浅析博兴县新乡贤文化建设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路
滨州市博兴县位于鲁北平原黄河下游南岸,与东营市、淄博市相邻,是董永故里、吕剧之乡、中国厨都、中国金属板材之乡、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总面积900.7平方公里,人口49.3万,辖9个镇、3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近年来,博兴县以建设“仁孝”博兴为目标,不断加强乡村道德建设,大力培育新乡贤文化,广泛开展选树先进典型,在乡村社会治理上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自2018年3月28日开始,县文明办先后到湖滨镇、吕艺镇、兴福镇等地深入多个村居、社区、群众社团,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交流、电话访谈等方式,就全县乡村道德建设新乡贤文化发展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切实掌握了新乡贤文化发展的第一手资料。
一、新乡贤文化的背景及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博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里五千年前已有人聚居,西汉时为博昌、乐安二县所在地,属千乘郡,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县。作为故齐之地,境内有殷商时期的蒲姑城遗址、北魏时期的丈八佛石造像、龙华寺遗址等一大批古迹,汉孝子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传说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发源于此的吕剧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乡贤”一词曾是对告老还乡的有作为的官员以及德高望重、惠及乡邻的贤达之士的统称。在历史长河中,博兴乡贤云集、名人辈出,他们多有良好的家风和家教,遵耕读起家之传统,走发奋图强之道路,积极参与地方社会管理,引领百姓树立了良好的地域风气,为历史的文明进步和社会主义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博兴县曾编录整理《博兴名门谱》一书,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乡贤事迹进行记录,共录有乡贤达数百人之多。如乾隆年间利城的李秉乾,为救遭连年水灾的家乡父老,自捐钱款发动民众筑起“李家坊”堤,全长2500米,根治了当地水患;同时,他重教尚文,鼓励后辈勤勉读书,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利城村人才辈出,有据可考者达30人之多。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形态不断变迁,新乡贤群体作为一支特别的文化群体,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乡贤,指的是退休返乡的有作为的政府官员、耕读故土的贤人志士、德高望重的基层干部、有口皆碑的模范人物、反哺桑梓的业界精英,以及其他所有愿意为家乡发展建设建言献策、出钱出力的先进典型。弘扬新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桥梁、乡村发展中的智库、乡风文明的榜样作用,日渐成为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乡村、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乡贤文化的现状及特点
调查显示,博兴县新乡贤文化遍地开花,在各行各业均活跃着新乡贤的身影。如赵向忠等企业家在兴福镇赵赵村牵头发起成立鸿源爱心协会,并带头捐资11万元,筹集280万元爱心基金,全部用于救助本村困难群众和补助老人生活。店子镇李明国、李强分别出资350万元和90万元,带头参与园区道路建设和道路绿化;李强还先后出资16余万元走访慰问困难职工、贫困家庭、贫困学生。星火义工协会会长王庆喜,组织开展“夕阳的微笑”公益活动,为农村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拍送照片1000多张,并成立“志愿护河队”,义务参与河长制护河行动,等等。所有这些新乡贤缩影,都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治理、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社会好评。为了更好地呈现博兴新乡贤文化,本文特选取湖滨镇寨卞村书法村建设、吕艺镇吕剧传承和兴福镇爱心协会中的新乡贤文化代表,作为调查样本进行分析。
(一) 立足村庄发展,打造特色文化家园
湖滨镇寨卞村,位于商周蒲姑国故地,全村3300余人,其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村民酷爱书法。该村书法名家辈出,现有县级以上书法家协会会员30余位,其中卞葆彤、卞涛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这些从该村走出的新乡贤,在村庄书法文化事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指导、引领作用。博兴县湖滨镇寨卞村新乡贤的相关情况如表1所示。
一是见贤思齐,敦化民俗。寨卞村一直保持良好的书法氛围,新乡贤出自本村,德高望重、事业有成,对于村风民风具有极其重要的道德影响力。新乡贤群体鼓励大家学文习字,依靠传统文化的精华来净化乡村风气,培育村民良好的爱好,敦风化俗,鼓励大众效仿,起到良好的道德示范效应。
文章来源:《新乡医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xxyxyxb.cn/qikandaodu/2021/0113/386.html
上一篇:我爱家乡的八里沟
下一篇:平原省时期的新乡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