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医学院校留学生汉语教学现状与思考
随着我国医学在国际学术地位上的攀升,中国的医学教育在国际上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同时,稳定的社会环境不断吸引了相邻国家的学生来华学习医学。近几年来桂林医学院学习医学的留学生数量逐年上涨,招收留学生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对医学专业留学生进行系统而有效的汉语教学是当前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1 我院留学生现状
1.1 生源基本情况
目前桂林医学院招收的留学生全部为临床医学专业,主要来自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非洲等国家,以巴基斯坦、尼泊尔留学生为主,占总人数的80%以上。其中,男生人数多于女生,占总人数的75%。他们入学时年龄为18~20岁左右,均是高中文化程度,以信仰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为主,宗教气氛比较浓厚。
1.2 学生学习情况
首先,汉语学习动机不强。学校对留学生的HSK等级有着明确规定,要求留学生须通过HSK3级才能进入第3学年的专业学习,毕业前须通过HSK4级才能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因此,大部分留学生把通过HSK归结为学习汉语的动机和最终目的,认为汉语只是在华留学期间的一门必修课,学习汉语除了方便在华学习生活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考取HSK证书以达到毕业标准,而毕业以后会回国或者到英语国家从事医疗工作,会不会汉语对以后的工作不存在影响,所以没有必要花精力花时间去学习汉语。这就导致学生整体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效果也就不尽人意。
其次,自身纪律性不强。目前桂林医学院的留学生大多数都是来自周边经济和高等教育不太发达的南亚国家,面向他们的入学门槛低导致学生素质差异比较大,自我约束的纪律性不高。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比较懒散,时间观念较差,迟到现象时有发生,教师课后布置的作业的完成情况也不太理想。
此外,缺乏汉语实际交际环境。为了便于管理,学校在安排留学生的住宿时一般以国别或宗教信仰为参考,让来自同一国家或者有相同宗教信仰的留学生住在一起。由此也形成了留学生们的“母语群落”,因而用母语或者英语交流成为他们首先的交际语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留学生的“汉语输出”,使其学到的汉语不能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操练,同时也容易让留学生产生误区,即不会汉语并没有严重影响到他们基本生活的进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此外,虽然在校园中也常见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在一起的场景,但遗憾的是中国学生在与留学生交流时也更倾向于使用英语,以帮助自己提高英语口语能力。这就导致了虽然留学生身处浓厚的汉语氛围,却极度缺乏用汉语交际的环境和机会,限制了其汉语口语水平的提高。
1.3 汉语教学情况
1.3.1 课程设置情况 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编排得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真正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水平,将直接影响教学秩序及教学质量。桂林医学院的基础汉语教学采取的是阶梯式教育,即汉语课时量呈倒三角形逐年减少。共开设6个学期,学期总课时由第1学期的208课时逐渐缩减到第六学期的32课时,周课时则由最初每周13课时逐渐缩减到每周1.8课时。学校在第1学年给医学专业留学生开设了4种汉语课型,随着医学专业课的增加和汉语课时量的减少,汉语课型也逐渐缩减。从第1学年的听、说、读、写4门专项技能课型减少到第3学年只开设一门综合课,在第4学年开始开设医学汉语课,共开设4个学期,每学期32课时,使用的教材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实用医学汉语(基础篇)》。
1.3.2 教学现状 桂林医学院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工作由国际教育学院负责,包括汉语课程设置、课时分配,教师安排,教材选择等。由于学校的国际教育事业起步较晚,对外汉语教研室刚成立不久,汉语教师的师资力量还相对薄弱,如教学经验不够丰富,教学的方法和教学手段不够多样化,教学水平仍有待提高。由于学校目前采用英语作为留学生医学专业课的授课语言,使用全英语教材进行授课。这样一来容易让留学生忽略汉语而增加对英语的依赖性,汉语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在汉语教学中,部分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用英语进行讲解,甚至课上课下的提问也用英语,而一些教学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容易对课堂媒介语的使用量把握不好,导致有时汉语课堂出现过多使用英语的情况。这些都不仅降低了汉语学习的实践性,更减少了留学生在汉语课堂中参与汉语交流的机会。
文章来源:《新乡医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xxyxyxb.cn/qikandaodu/2021/0128/397.html